51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1看书网 > 帝国 > 第七十一章 建言布局

第七十一章 建言布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七十一章建言布局

第七十一章建言布局

事实上没有让王景范等多久,晚间韩缜便将王景范招到家中通告了后宫周氏身怀有孕的消息,虽是有些意外但这对他而言是件好事,至少在周氏产子之前关于选立皇太子一事的争论可以消停一下了,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可以趁这几个月喘口气将精力转移到国家大事上来。

转天富弼在崇文院接见了王景范,这并非是王景范第一次见富弼,在他应诏回京之后没过几天便先后拜访过当朝的几位大臣,而富弼自然是其中必须要拜访的。王景范入馆阁为职自然按照规矩有一场宴饮,馆阁官员人人有份,宴会上也少不得诗词酬唱,不过这也都是应景之作,在得到韩绛的面授机宜之下,他对此也是略作准备好在没有在宴会上出丑——能够就任馆职的官员绝非侥幸,入馆阁犹如步入升官终南捷径,无论是有无出身皆是一时之选,经史子集、道德文章样样都是馆阁之人擅长之处,以往文人集会yin诗作词难有几可堪入目的,而在馆阁之中的宴饮就算是应景之作也是外界文人集会所能够想象的,不事先做些准备就王景范的水平万难过关。

宴饮之后也就标志着王景范的馆阁生涯正式开始,不过作为丁酉科进士第一又是就任地方官考课成绩皆为优等而被皇帝擢升上来的官员,王景范的馆职只是贴职先前任命的翰林shi读才是他的本职工作——为皇帝顾问经史,shi读《文选》及词赋等,这也就避免让他被馆阁中繁重的文字工作所纠缠。王景范的官职任命使得他与宋敏求一心编书治学有着极大的不同,毕竟如宋敏求那般纯正的学者在馆阁中的还是非常少,绝大部分的馆职官员只是以此为进身阶梯而已。

馆职官员虽然清贵无比,不过在馆阁之中亦要承担繁重的校勘任务,早出晚归的辛劳使得很多奇书只是匆匆浏览并不能深久。要命的是这种工作多半都是由校理之下的准馆职官员来完成,只有校理之上这种情况才会有所改观,王景范就算不是翰林shi读也远比宋敏求的工作要轻松的多。如正馆职官员才会如同外人那般想象一样,熟悉典章制度历史源流,从而开拓视野,闲暇无事之时随分读书,鉴赏馆阁之中所藏书画,把玩器物以资学养,乐史、王禹偁在馆阁中都是直馆之职,才会有如此丰厚的著作,至于如宋敏求这般乐在其中的低级馆职,十几年下来也不过是在本职工作之外编著《续唐录》百卷。

“见复yu以《艺文志》内所有书广求兼本,令在馆供职官重复校正,此事虽是规模浩大,但若事成则利于子孙,某家当面呈陛下之时多与缓言,只是须知此事亦是难行,非短时间内所能及……”富弼端坐正,在看过王景范呈送的条陈之后,斯条慢理的说道。

王景范叉手说道:“下官窃以为战国以后及于两汉皆是古书,文义简奥多有脱误,需要诸本参订。下官尚在求学之时便以有此设想,然古书真本难求,民间既有藏之亦是不肯轻易示人,下官于崇文院内走动一番之后,馆阁藏书浩如烟海,若只是以《前汉书?艺文志》所有书以朝廷之力于京师及下诸路藏书之家,借本誊写送官。俟其已精,以次方及魏、晋,次及齐、宋以下,至唐则分为数等,取其甚者加校正,三馆皆置之,庶几秘府文集得以完善……下官以愚陋而添置儒馆,谨以职事而言之,无补大猷甚为汗颜……”

富弼听后笑着说道:“见复有心了!某家久闻见复著《大学》、《中庸》章句新解,亦曾观阅获益良多……”

“相公谬赞了!下官少尝有志于经,然步入仕途以来吏事废学,未能成就其志。门.秋》,明大义取古人之所未到者篡而为书,一二年间三经之中必有一者成焉……”王景范看着富弼叹了口气说道。

“既然如此,见复可将此写成详细条陈,可送至中书……”富弼见王景范对于校勘古书以是下定决心,况且这条建议本身就有很大的价值,遂在这里点头应下,只要王景范的奏疏一上他这边就会开始运作通过施行。

《艺文志》乃《汉书》十志之一,当年班固为纪西汉一代藏书之盛,根据《七略》改编而成,共收书三十八种,近六百家,一万三千余卷。显而易见《艺文志》几近将文典精华一网打尽,若是能够完成那其功勋不下太宗、真宗两朝编写四大书,甚至尤有过之——校勘《艺文志》所载群书工程浩大,肯定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况且书籍普及是隋唐才开始的,如班固所处西汉尚处在竹简帛书记录,再加上经历历代战1uan兵火,在记录书籍内容上的脱简错误还不算什么,最可怕的是一些书早就绝迹失传了。

即便此次校勘《艺文志》所载书籍注定不可能已尽全功,但经过此次校勘的书籍凭借着大宋达的印书销售系统,可以想象今后凡提起某书必以崇文院校勘之后所行的版本为尊。而校勘群书的同时,以崇文院三馆秘阁的实力,必将会出现一段馆职官员著作出书的高chao——馆职官员磨勘升迁也是需要有著作数量的要求,而其中一些经典著作的流传势必会让某些幸运儿留名青史。

事实上王景范在得知自己回京入馆阁之时,便心中存下一个念想——父亲生前曾言后世千年之中集大成的类书登峰造极者无非是《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不过前者毁于战火不得存,后者则是因为满清异族统治删删改改不得信。后世宋本书如此视若瑰宝,除了刊刻精美之外就在于其真,《四库全书》成书之时尚不觉得宋本有何等珍贵,但随着《四库全书》流传日广人们对比宋版之后才现删改的已经是面目全非,而后这宋本书就更加弥足珍贵了。

其实大宋也有自己的类书,太宗、真宗朝所编写的《太平御览》和《册府元龟》便是类书,唐代亦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存世,更早可追溯到魏文帝的《类聚》。王景范不知道被父亲极为称道的《永乐大典》是何气象,不过此书在父亲那时已经几近绝灭,剩余数百册更不是他所能接触到的,只是从其单凭名气便比那全本《四库全书》还要胜过一筹便可窥一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